发布时间:2025-10-15 18:05:30    次浏览
为了防止孩子在外出时被骗走,许多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尤其是看到各种孩子被拐骗的新闻时,更是会频繁地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交流。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吗?近日,一段在校门口发生事件的视频引发关注,孩子们放学后安全吗?防拐测试让父母瞠目结舌在上面这段视频中,工作人员对孩子进行了防拐测试,最终测试结果更让在场的父母瞠目结舌。 相信看完视频之后,有很多网友都会对视频中的父母不满,毕竟孩子还在惊恐中,不应该过分责备他们,但这恰恰反映了父母深切的爱。如果这不是测试,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孩子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很多诈骗手段连大人都上当,又怎么能埋怨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呢?不少家长教育孩子,要远离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大量的案例证明,这样做不仅效果甚微,而且可能给孩子带来性格缺陷,如冷漠内向,不善交际,甚至有可能在危险真正来临时不知道如何求救。大部分孩子会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除了上陌生人的车,孩子会不会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家长对孩子的预期与孩子的真实表现有出入吗?浙江宁波某幼儿园此前曾开展实验。53%的家长自信孩子不会接受,但事实上只有17%的孩子不会接受。在组织孩子进行拍球活动时,老师安排了两名“陌生人”拿着各种口味的棒棒糖剥好并分给孩子。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未介入两者之间的交流,更没有与陌生人交流。但是老师提醒了孩子们,“拍球时是不可以吃着棒棒糖的,老师没有请你们吃过棒棒糖。”结果,很多孩子咬着棒棒糖走到了旁边的休息区,吃得很愉快。建立安全名单,认准可以信任的成年人虽然父母经常叮嘱孩子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是孩子并不是都能够理解“陌生人”这个概念。所以父母不如给孩子列出一份可以信任的人员名单,明确告诉孩子只有在这名单上的人才可以信任,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安全单以外的人都是别人,即陌生人。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告诉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可以向这些人求助,比如警察、小区保安、老师、商场店员等。需要注意的是,还要向孩子介绍如何鉴别这些人身份的真假,比如他们一般会穿着制服或带着写有名字的牌子。以免个人信息泄露亲,向小编爆料,一经采用还能拿红包哦爆料/合作/闲聊请加微信:80988823桥头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作品均出自 东莞桥头网后期我们会陆续推出更多 桥头资讯敬请期待( 东莞桥头网 版权所有,欢迎任何个人/机构转摘)